“你以为明星那么好当?”
黄奕坐在自家别墅的餐桌前,看着对面12岁的女儿黄芊玲,语气里带着过来人的恳切。
桌上摆着精致菜肴,清蒸鱼的热气还没散,雕花的瓷盘里盛着时令鲜蔬,身后客厅的落地窗外,是几百平带遮阳伞的庭院。
这样的生活场景里,母女俩正为一个充满反差的话题争执:女儿想放弃英国的学业,去韩国当练习生。
黄芊玲的理由听起来很坚定:课业没有意思,我能吃苦,想试试。
可在黄奕眼里,这两个字背后藏着太多孩子想象不到的重量。
她见过韩国练习生的生存状态,“200万人抢75个位置”,几万小时的训练可能换不来一次舞台机会。
也亲历过娱乐圈的风雨,镜头前的光鲜底下,是无休止的评头论足,是稍不留意就被放大的瑕疵。
“没苦硬吃啊?”黄奕的反问里,藏着自己闯荡多年的体会。
没等黄奕把话说透,黄芊玲却仰起脸,直愣愣地回了一句:“你都能当艺人,为什么我不行?”
这话像颗小石子,在黄奕心里荡起一圈涟漪,曾经的她,也因为要做演员和父母闹翻。
如今,她作为母亲,终于体会到当初父母对她的用心。
在黄芊玲眼里,妈妈是屏幕上光鲜的演员,是能在娱乐圈站稳脚跟的“成功者”。
却未必知道她当年跑组试镜时的碰壁,也未必清楚那些争议背后的压力。
这不是星二代第一次表露对韩流舞台的向往。
甄子丹为了帮女儿见BTS,甘愿和工作人员合照100次。
汪峰的女儿小苹果有专门追BTS的小号。
小S的三女儿找具俊晔要BLACKPINK演唱会门票,连周渝民的女儿都是韩团粉丝。
当韩流从音乐变成一种文化符号,这些在光环里长大的孩子,和普通追星族一样,把舞台梦寄托在了韩国的练习生体系里。
更直接的例子是小沈阳的女儿沈佳润,18岁的她已经在韩国以solo歌手身份出道,出道曲MV四小时破20万播放量。
星二代的试错成本似乎总能被家庭资源摊薄,可黄芊玲才12岁,刚到升学的关键节点,黄奕的顾虑不无道理。
视频里的黄芊玲显然没被妈妈的话吓退,她反复强调自己能吃苦,还说“就是体验一下,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坚强”。
在她看来,妈妈能在娱乐圈闯出名堂,自己没道理不行。
可她或许没意识到,黄奕当年从上海东方文化学院毕业后跑组试镜,靠《上错花轿嫁对郎》一炮而红的运气,在如今的娱乐圈早已是稀有品。
更别说韩国练习生每天十几个小时的体能训练、声乐课、舞蹈课,受伤是常事,淘汰更是常态。
这些“苦”,和她在别墅里锦衣玉食的生活,几乎是两个世界的刻度。
网友看着视频里那桌丰盛的饭菜,忍不住替黄奕着急。
孩子对“吃苦”的理解可能停留在“少睡会儿觉”“多练几遍舞”。
却想象不到凌晨练到虚脱、被导师当众批评到哭,或是为了保持身材三年不吃主食的日子。
有人说“泪目”,不是同情,是觉得这孩子还没见过现实的棱角。
黄奕自己的人生就藏着娱乐圈的另一面。
从闪婚闪离的争议,到事业起伏的波折,她比谁都清楚镜头之外的压力。
她劝女儿“好好读书”,未必是否定梦想,而是见过太多抱着一腔热血冲进圈子,最后被磋磨到失去初心的例子。
星二代确实有更多机会,就像沈佳润能直接签约韩国公司,可出道只是开始,能不能站稳脚跟,靠的还是舞台实力,不是“星二代”这三个字。
现在的黄芊玲或许还不懂,妈妈说的“评头论足”不只是几句差评,可能是无孔不入的审视。
“吃苦”也不只是体力上的累,是明知大概率失败,还要日复一日坚持的孤勇。
12岁的年纪,对世界的认知还带着滤镜,把偶像舞台的光芒当成了全部,这很正常。
那句“你都能当艺人为什么我不能”藏着她对未知世界的莽撞。
黄奕的纠结,其实是所有父母都会有的矛盾:既想让孩子勇敢追梦,又怕她摔得太疼。
毕竟,当明星好不好当,从来不是靠说的,得自己走过才知道。
而对黄奕来说,此刻能做的,就是先让女儿明白:读书不是梦想的对立面,而是让她将来有更多底气选择的资本。
你们觉得呢?
人人顺配资-人人顺配资官网-配资选股-股票配资中心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