荷,夏的顶流风物,尤其在江南。
萧山人对荷有着明晃晃的偏爱——赏荷花、食莲子,就连花期“闭幕”后的藕,也是许多萧山人爱的美味之一。
在新街双圩村的天圆地方公园内,20亩荷花盛绽,引来不少村民、游客驻足。
荷塘由一位“89后”江西广昌小伙赖永祥承包,他告诉记者,眼下正是鲜美的水果莲子上市时,荷塘每两天可摘千把莲蓬。
“现在每天早上四点半起,去给荷花抓虫,再把一些小的,会影响荷花生长的叶子摘掉。”赖永祥装备齐全,斗篷、雨鞋、冰袖、背篓,却依旧被太阳晒得黝黑,采访时是上午十点,气温在35℃左右,他脸颊上满是细密的汗水,“刚摘了点莲蓬,晚点还要去送货。”
20亩的荷塘,前期一直是他一个人打理。最近进入莲蓬采摘期,老家的父亲和姐姐见他忙不过来,也来到萧山搭把手。
他种的品种是“太空莲36号”,莲子饱满、口感好。“要吃嫩的甜的,一般五分熟的时候就要摘下来,如果放到八分熟,就老一些,虽然个头大但是会略苦。”
他对自己的莲子蛮有信心。
“你尝下就知道了,味道不一样的。”六月初,小部分莲蓬可以采摘的时候,他就蹲在公园边试卖,10元3个莲蓬,莲花同价,荷叶免费。起初不好意思吆喝,大多时候都是等村民“愿者上钩”。
看大家给出的评价都不错,他又跑到杭州主城区找销路——东山集(原东山农贸市场)、文二菜市、骆家庄农贸市场等地他都去了,向卖莲子的摊主推销自家的莲蓬,“每次都带个十几把给他们试吃,得到认可后,他们就会继续找我进货。”
当面推销自己的产品,虽累些、传统些,但效果也最为直接。他说,现在已有7个摊主和他达成了合作关系,加上零售,几乎能完全实现自产自销,“估计后面还会有一波小高峰。”
问到怎么不在萧山城里卖,他直言萧山大大小小市场也去了一些,但是卖莲蓬的摊子比较少,做不了批发出货,摆摊零售自己也忙不过来。
目前的情况比他的预期好了不止一点。来公园买莲蓬和荷花的散客也日渐多了起来,都是口口相传。
赖永祥的老家江西广昌县自古以来就被称为“莲乡”,当地许多百姓都以靠白莲谋生。赖永祥家也不例外。在他记忆里,从爷爷那辈起,家里就有五六亩地专种白莲,每到夏季,一家人忙着摘莲蓬、加工莲子,拎上莲子干到当地最大的白莲市场售卖……事实上,直到去年为止,他还是家中加工莲子的主力军之一。
至于为什么会来到萧山,那又是另一段故事了。
“我一直觉得,新鲜莲子的口感更好,只是老家运输不便,冷链快递也会影响口感,所以一直没有向外推介。”他开始有了别的想法,不如到外面闯闯。后来,机缘巧合,他有位客户就在萧山新街,看到他发的“白莲出山”想法的朋友圈后,私聊了他,说看到村里刚好有块地找人运营,要不要来试试?
一切都敲定得很快。
他到实地看了看,带了些土回家尝试种植——试了“红花莲”“白花莲”“太空36号”三个品种,其中“太空36号”长势最好,他觉得可行,加上村里支持,就签下了免租金运营三年的合约。于是,“白莲梦”就此在新街扎了根。
“本来就抱着第一年亏损的心态来的,一开始也担心卖不出去。”他说,但没想到销量还可以,这给他很大的自信。
赖永祥说,现在的“蒸蒸日上”也要感谢村里的支持。
除了免租金,村里也帮他宣传、推介了许多。
“之前有几位‘专业人士’来荷塘里帮我拍了视频,还发到抖音、视频号上帮我宣传。”他说的其中一位叫张威涛,是新街街道山末址村的青年宣讲员,运营着一个“小张在基层”的抖音账号,常帮本地农人推介土特产。
“那两天的销售额,增长了至少有三倍。”甚至有一天的销售额近千元,他很惊讶,也很感激,“他们真的帮了我很多。”
他还提到了隔壁热情的邻居,看到小伙子一人闯荡,时常会端点饭菜、水果叫他尝点。
他又说,自己要谢谢附近的一位同龄的村民,在莲蓬上市初期,见他一人忙不过来,主动下泥帮忙摘莲蓬,在赖永祥提工资时又摆摆手说不需要……
“他们帮我拍照,发社交平台……还有很多很多温暖的事。”他笑了,来到萧山后,他一直觉得,辛苦固然不可避免,但这座城市的人足够温暖,让他并不觉得自己是孤身一人。
“等到荷花谢了,也许还会考虑和机构合作,做挖藕的研学。”万事开头难,他觉得自己已经很幸运,“接下来,一步步向前走吧。我的朋友圈基本都是老家那边的人,现在要多加些萧山朋友,线上也开拓一下。”
记者离开的时候,荷塘来了几户带娃的家庭,四五个孩子在嬉笑玩耍。“听朋友推荐过来的,没想到这里有这么大的公园,还有新鲜莲蓬摘。”一位妈妈说道。
来源:萧山日报
人人顺配资-人人顺配资官网-配资选股-股票配资中心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